跳转到正文内容

记者探访麻风病康复村:患者几乎终身与世隔绝

韩国义工为麻风病人剃胡须。 韩国义工为麻风病人剃胡须。

  患者几乎终身与世隔绝

  本报记者中秋节前夕探访麻风病康复村

  在滕州市塔寺北街,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间,错落有致的几排瓦房里,居住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———“麻风病人”。9月11日,正值中秋节来临之际,记者走近他们身边,真实地记录下他们的生活。

  同病相连 二人结连理

  在枣庄市麻风病康复村,记者见到了如今已80岁高龄的刘传喜,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患上麻风病后的风雨人生路。

  1952年春天,家住山亭区的刘传喜做农活时,突然感觉左手麻木,手指也变得弯曲。尔后,刘传喜的四肢肌肉均开始出现萎缩。

 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,无疑给平静的小村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,一时间,流言蜚语弥漫在空气中,“会不会是麻风病?”“这是麻风病的症状啊?”年轻的刘传喜也感到异常不安,于是,他便去了医院检查,后被确诊为麻风病。

  确诊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村落,刘传喜自知已无法立足,“当时,我看完病回家,乡亲们虽然也和我说话,但都离我远远的,我能感觉到他们害怕我。”没过多久,他就正式入住了麻风病康复村,成了长期的“村民”。这一住,就是59年。

  1967年,经过层层治疗的刘传喜被医院宣布各项身体指标均合格,虽然双手和眼睛落下残疾,但他已经是一个正常人无疑了。就在这时,经过一个“同村”的病友介绍,他认识了和自己同样命运,也同是山亭人的女子周荣生。

  与周荣生相比,刘传喜是幸运的,虽然落下一些残疾,也总算没有被刀具碰过。刘传喜告诉记者:“我认识她的时候,她因为这个病已经被截去了左腿。那时候,她也已经痊愈了,装着假肢,长得很漂亮。”

  1967年,刘传喜和比自己小14岁的周荣生结婚了。婚后一年,两人便生下了一个儿子,后来,又有儿子和女儿相继降生。如今,已是儿孙满堂的老两口在康复村安逸地生活着。“孩子们经常来看我,看着他们都很好,我也没有什么心事了。明天是中秋节,他们应该还会来看我的。”刘传喜指着墙上悬挂着的全家福说。

  几经乞讨 悲惨风雨路

  在康复村的一棵大树下,记者发现了一位穿着迷彩装的男子,他蜷坐在一张方垫上,双手和双脚早已没了踪迹。这便是今年68岁的裴荣芳,与刘传喜和周荣生相比,他的命运是多舛的。

  用裴荣芳自己的话说:斯大林老人家去世的那年,他查出来患了麻风病。也就是1953年,家住滕州市的裴荣芳被宣布成为了可怕的对象。“自打那以后,我惟一的哥哥也是离我远远的。村子里的井水、庄稼,百姓都不让我碰,明着不说,暗着都想把我赶走。我无家可归,在他们眼里,我像瘟疫一样。”

  裴荣芳告诉记者,他的哥哥总算还当他是一家人,在他刚得病时,也带他跑了很多地方看病。裴荣芳说:“当时,想要坐火车去徐州看病,看到我的样子,所有人都不让我上车,我被中途拉下来好几次。我是什么办法都想了,最后还是没有上去车。”后来,裴荣芳开夜车拉客的哥哥把他塞在了座椅地下,用一块破布蒙上,让他一动都不要动,这才勉强地到了徐州寻医问药。

  几经折腾,裴荣芳的哥哥很快地对弟弟的治疗失去了信心。在不久以后,哥哥就留他独自在徐州,自己回家了。经过了较长时间地隔离治疗,裴荣芳依然没有很大的起色,但是医院他也已经呆不下去了。于是,无家可归,无处可觅的他便开始了乞讨流浪的生活。

  裴荣芳告诉记者,他拖着残疾的身体乞讨时,先后去过很多地方,但都被当地人赶了出来。太多的人不敢靠近他,甚至用武力将他驱赶。无奈之下,他还是想尽办法回到了自己的哥哥家。

  他的归来,让全村为之恐慌。1953年,正在村口坐着的裴荣芳,看到了远处走来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人,后来才知道那是刘一民医生。刘医生的到来让裴荣芳感到了真实的温暖,他想都没想便跟随刘医生到了医院接受治疗。

  因为长时间缺少营养,再加上自己在外流浪多年,裴荣芳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,甚至全身出现了大面积溃烂。后来,裴荣芳无奈地被截去了双手手指和双脚。经过10多年的治疗,他也已经完全康复,至今居住在麻风病康复村。

  “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,他们比我的亲人还要亲。不是他们救了我,我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啊!”裴荣芳含泪告诉记者。

  大爱无疆 跨国献爱心

  记者走在康复村,远远地看到一位老人手持一把老式刮胡刀,正在为另一位昂着头坐在马扎上的老人仔细地刮着胡须。记者随即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温馨的一幕。

  当靠近两人时,引起了他们的注意,正在刮着胡须的老人抬头笑着对记者说:“阿尼亚赛欧!”意识到该老人原来是一名韩国人,记者连忙学着用韩语回了他一句,那就是“您好”的意思。

  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刘忠新科长告诉记者,在麻风病康复村里,有来自韩国、吉林省延吉市、黑龙江、河北、还有滕州当地的志愿者在做义工。他们主要负责麻风病人的饮食起居,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们。

  在记者所见到的韩国义工中,年龄最大的是现年67岁的李川雨,他因为听不懂汉语,所以就由来自延吉市朝鲜族的义工金松胜做起了翻译。当记者询问李川雨是如何得知滕州有麻风病康复村时,他说:“我和曾经来此做义工的金尘土老人是很要好的朋友,是他介绍我来这里做义工的。”

 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,2006年2月份,在韩国麻风村做义工的金尘土,见到了前去交流的山东省皮肤病性病研究所的陈树民主任,并得知在滕州市有一个麻风病康复村,并告诉他那里很需要有经验的义工。金尘土便将这一信息告诉了自己的好友李川雨。李川雨二话没说,便和金尘土一起来到了中国。

  采访中得知,李川雨将自己的家人也带来了。在康复村,记者见到了他贤惠的妻子吴慧真,帅气的儿子李承炯。他们一家人经常会到康复村,为“村民”服务,如今已有4个年头。

  当记者询问这些义工在康复村服务,有什么感触时,金永安和金海燕说:“2007年,我们刚到这里时,很多人都表现出很自私的样子,甚至都不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。每个人眼里充满了敌意,后来慢慢地都开始接受了我们,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,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好多了,大家的心胸也变得宽广了好多。”

  低微补助 望社会帮忙

  刘科长告诉记者,截至目前,位于滕州市塔寺北街的枣庄市麻风病康复村中,已有1000多名患者在此治愈。康复村中还有60名已经痊愈的“村民”。每个月,政府财政方面都会发放220元生活费和50元医药费到每一位“村民”的手中。

  然而,物价的上涨,每个月270元的生活补助,根本满足不了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“村民”最基本的生活。一位“村民”说:“我们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财富,可是,落下一身残疾的我们什么都干不了。我们也曾要过饭,走在路上,都会被别人看不起。我们也想要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,可谁敢要我们!唉!”

 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,院方给予了每位村民40元节日慰问费,对于这微薄的慰问费,作为非营利医疗单位的他们也很无奈。同时,刘科长告诉记者,现居住在康复村的所有“村民”均已治愈,绝对没有任何传染危险的。因此,刘科长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多注意一下这一群特殊的“村民”,抛弃传统的误解和恐惧的心态,走进他们的生活,为他们奉献点爱心,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。

  文/片 本报记者 徐萌

  相关链接:

  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暨枣庄市立第四医院始建于1918年,解放后由政府接管。1978年由于行政区划,更名为“枣庄市北坛皮肤病防治院”。2000年2月,经枣庄市人民政府批准,更名为“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”暨“枣庄市立第四医院”。

 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。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,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、神经、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。

  1992年,我国提出了基本消灭了麻风病的口号,将发病率控制在了十万分之一以下。1994年,国家卫生部的专家到枣庄市立第四医院进行成果验收,结果显示,枣庄市范围内麻风病患病率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。

  近期在枣庄市范围内推行了特困麻风病治愈存活人员的收村疗养,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存质量,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。

  记者 徐萌
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26)

 

更多关于 麻风病 康复村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